最近朋友來都喜歡帶他們去安平,
在藝術家和資金挹注後,整個安平有很大的改變,
小時候的印象,是飄著魚腥味的亂葬崗,街道隨處是便溺的異味,
但如今再去,
乾淨,美麗,古色古香,已是她新的代名詞;
一如台南給人的感覺,
這裡的巷弄,總不會輕易讓你猜透,
帶著地圖問路更應禁止的;
茉莉巷,胭脂巷,個個有著美麗的名,卻連本地人都會迷路,
但我愛啊,
隨意地轉,隨意地走,愉悅地迷失在古老中,
期待著轉角後的驚喜,看著望不透的狹小街道,
什麼比得上疾步後,一轉身,驀然的喜悅;
鄉土藝術家用他們的作品來雕塑這天地,
用他們的幽默來捍衛店面,
隨手一張花貓在顧店的標語,自然誘得大家四處尋找顧家的貓咪,
他們用了他們擅長的方式來愛這塊土地,不論我們懂不懂.
漸漸地也許開始忘了來到這的目的,
一步一步地深入巷弄中, 一幢幢翻修的老房子,
有些突兀地錯落在早已斑駁的灰牆,
這都該是從前大戶人家的吧!
當滄海已成桑田,靠著海岸的聚落如今深處內陸,
建築留下磚瓦,卻留不下已曲終人散的紅顏,
不由得讓我想起了澎湖的花宅,
一樣的灰白色調,一樣抹上了蚵灰,一樣海風吹來鹹鹹的味...
而小孩們在這地方又怎會無聊,
剛讀完劍獅出巡的小胖,急著找齊書中的主角們,
"爸爸有黃臉劍獅,藍臉劍獅,可是我找不到紅臉的啦..."
小臉蛋四處張望,埋在門格裡,
傳說中是國姓爺精兵的盾與劍,在百年後仍舊守護著這聚落,
安平曾風光,老舊,光輝,頹圮,可是從不曾被遺忘...
走累了,想找家店坐,
在台南吃從來只有一個問題,
你不知道要選那家?哪道菜?因為想在有限的食量間,儘情去滿足味蕾,
憑著在地人的優勢,我們樂於嘗試獨特的店家,
當延平街前遠遠四個大字,豬油拌飯,出現我眼前...
早已按倷不住的我,衝入了這兩個阿嬤的店,
擺設,菜單,正如兩個女主人般一樣的有歲月,
阿靖和妹妹蓋著劍獅的圖騰當戰利品,
老婆和我則四處品味著古物自有的雋永,
隔壁桌則正品頭論足著海報上年輕的余天,歐陽菲菲;
雖然上菜很慢,但敬佩著兩個阿嬤的熱情,我們自有慢食的寬容.
在晚風襲來前, 我們離開了安平,
人潮散去後,這裡的夜很黑,很孤寂,
夜安平從來不會是夜上海,
不該有霓虹與歌舞的喧囂,不應有沓雜的人群,
只有老房子與劍獅,依舊守護著他們也不確定的一切;
而我,守護的是兩個捧著熱蕃薯的滿足笑顏,
迫不及待長大的童稚,等著我帶他們離開時光隧道,
迷路在離家五百米,
一樣驚喜於變幻的街景, 一樣感慨星移與物換
但, 少了些旅途的不確定,
因為家, 就在不遠那端.